小學ICT/編程教育校本發展課程

 

課程宗旨:

透過發展學生的科技能力、科技理解及科技覺知,來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

課程目標:

課程在「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三方面培育學生達至以下各項學習目標:

 

1. 知識

─ 理解電腦系統,硬件、軟件及數據之間的相互關係

─ 認識使用資訊及通訊科技有關的社會、道德及法律方面的問題

 

2. 技能

─ 有效和符合道德地運用及辨識不同的應用軟件,以支援資訊處理及資訊科技解決問題

─ 顯示個人對各種分析問題的方法的理解,並懂得運用資訊及通訊科技規劃及實現方案

 

3. 價值觀和態度

─ 體會資訊素養和使用資訊及通訊科技共享知識如何影響人們的決定和改變社會

─ 成為富責任感和有道德的資訊及通訊科技使用者

 

課程特色:

一至三年級採用電子書教學,課程涵蓋不同類型的電腦基本操作、互聯網應用、文書處理、多媒體創作、資訊科技素養及於各級加入STEAM及編程之元素,如:Robo Wunderkind機械人、3D打印、Scratch Jr等。

四至六年級課程運用Scratch、App Inventor 2、Micro:bit等編程教育工具,教授學生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技能,同時融入STEAM及科技新趨勢,引入人工智能與虛擬實境等校本課程,幫助學生掌握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及應用,培養創新思維與邏輯能力。

近年除増設平板電腦外,更進一步利用Google Classroom 雲端教室,促進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學習。

課餘設「創意機械小組」和「程式科技小創客小組」,藉此提升學生的機械工程知識及解難力。

為維護本校的電腦系統、節約能源及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本科設立「IT管理員」,於放學後協助老師檢查課室的電腦設備、將一至六年級的黑板家課冊拍照及上載至GRWTH系統,以便家長查閱及在午息時協助維持電腦室的秩序及解決低年級學生使用電腦時遇到的問題。